淺析調節閥的防火性
一、調節閥防火的重要性
在化工、石油等自動化系統中,一旦發生了火災,如果系統中某些設備能及時地切斷可燃性流體通向火境之路,那么就可避免大火直接從起火區蔓延到廠區各地所引起的重大損失。
調節閥是自動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裝于現場控制流路,因此著火藥味時它是切斷流路避免可燃性流體通向火境的主要設備。在著火情況下,它是打開還是關閉是很關鍵的。由于調節閥由控制室的調節器進行自控,并非人工操作,因此防火閥門的主要特點應該是:能經受調溫而短期工作,或者是當含辛茹苦關閉時應使泄漏量最小。閥門的防火性應該被看為一項很需要的性能來考慮,希望能夠引起有關人員的重視。
二、調節閥防火的標準
什么樣的閥門才是防火閥門呢?國外所提到的防火閥門國外對閥門防火性的定義很多而不統一,這種定義在工業上仍缺乏明確的規定。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種單一的試驗或定義能明確確定一個閥門是否能防火。
很多工業學會、石油公司、保險公司、閥門制造廠家,以及英國、美國的有關機構已經規定了各種測試方法。但是,被測閥門的種類和主要試驗規格隨測試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對燃燒閥門試驗的爭論仍在繼續,有的試圖把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綜合為一種完整的方法,但仍然沒有定論。應該怎樣才能準確的給防火閥門下定義?這正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首先應該研究閥門的軟閥座標準的問題。
有人認為,在大火中不會熔化的金屬閘閥和球形閥就是防火閥。這些閥門的設計和結構能保證它在著火的前后都是金屬和金屬的接觸,這就避免了可燃性流體進入大火這中。但是,金屬閥座在著火前操作時,密封性是不好的。由于泄漏量很小,因此在大多已制訂的防火標準中也是被允許的。
用戶要求閥門在正常操作時既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時又具有防火性。不少閥門廠家早在15~20年前就試圖解決這一復雜問題,他們已經研制了各種各樣的“軟”“硬”密封元件,所有這兩類元件著火這后都能保持金屬面接觸的密封。
硬閥座是用金屬或合金制成的,自身能經受高溫。軟閥座有橡皮、塑料或熔點低于700℉(約370℃)的彈性材料,軟閥座在大火之后能被燒毀,然后憑借系統的壓力,閥板的旋轉,彈簧力或自身重力的作用保持金屬面接觸。但是許多軟閥座閥門在燃燒后的安全性也不理想。如果這些彈性閥座在大火中不能全部燒毀,就不能形成金屬面接觸。下表歸納了包括軟閥座的幾種燃燒試驗,從表中看來,各種試驗標準有不同的閥門試驗規格進行分析和對比,就能了解哪五種標準較為嚴格。必須指出,美國石油學會標準API607“軟密封球閥燃燒試驗(1977年)”是一種暫定標準,它對所有16英寸以下的球閥都適用。后來第二版的標準API RP6F進行了修改,要求更為嚴格一些。